close

10678833_360426974107056_4477672443004301109_n  

 

養猴人分食物給猴子,說:「早上給你們吃三升,晚上給你們吃四升。」猴子們聽了很憤怒。養猴人就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猴子們聽了都非常高興。「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名目及實質上都沒有減少,喜和怒卻因各有所用而產生了變化,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是戰國時代莊周所撰《莊子‧齊物論》中所寫的一個寓言,「朝三暮四」原意是指只改變名目,實質卻不變。養猴人只是把早晚的數量對換,就能欺騙猴子,讓猴子自以為是的認為早上的數量變多了,因而獲得滿足,故事中隱喻了人常常自以為是卻不自知。

我想到以前帶便當時

有人會先吃掉好吃的菜  將不愛的留待最後

也有人將不愛的先吃 將最愛的留給最後一口滿足

一樣一個便當  先吃後吃  竟對情緒有如此影響

 

我也想到  有人說一個人一生中要吃的苦是一定的

只是有人年輕受苦  有人卻年老才吃到苦頭

也有人說  人一生的福報  也是前世的累積  所以享受了就只剩苦

 

不變的  是實質的"總量"

但先後的安排 卻讓我們產生錯覺

原因是人和猴子一樣  都較愛即時的滿足

延遲性的滿足  顯然是要修為而來的

 

想到

金剛經中的不增不減

有時 若我們將時間拉長了看  若將空間放大了來觀

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  原來是一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怡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