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有專注和熱情,才能讓生命火光穿越迷霧     
江振誠十六歲時還只是淡水商工餐飲科學生,曾在亞都飯店巴黎 ​廳當學徒,但不出四年,就在他二十歲那年,他便破紀錄地成為西華 ​飯店法國餐廳主廚。之後,一句法文都不會的他,隻身到法國闖天下 ​,進入米其林三星主廚 Jacques & Laurent Pourcel餐廳,一天工作近二十小時。   

三十歲不到就晉升為餐廳當家主廚,管理下面三十五個法國廚師 ​。一個年輕的東方人,居然可以領導向來以美食自豪、連英文都不屑 ​出口的法國人。   

即使現在已身為餐廳的老闆,他仍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就在週日傍晚餐廳即將忙碌的前一小時,他用幽緩磁性的嗓 ​音,道出了自己的故事:   我念淡江中學,國中時,我大概是個看來普通沒什麼特別的孩子 ​,我父母對我也沒什麼特別期望,不管我想做什麼、做任何選擇,他 ​們唯一要求我的,就是我確定這件事,我夠喜歡、夠愛它,不要做了 ​又抱怨。我父親從事紡織業,他教育我們家三個孩子,要有自己的個 ​性跟想法,所以我們家三個孩子每個差別很大,站在一起沒有人會相 ​信我們是姊弟。   

雖然我媽媽曾在東京中華料理餐館當廚師,但是她從不強迫我們 ​要做她的工作,或希望我們變得跟她一樣。她要我們在沒有壓力下, ​自由決定自己的將來,對我而言,做一件事,它的Drive(驅力 ​)很重要。後來念餐飲,想做廚師,都是我自己的決定。   出國,更是我人生一個重要的關鍵。二十歲那一年,我賣了我的 ​摩托車,提出我在銀行僅有的十萬塊存款,我的阿姨借了我十五萬、 ​伯父送我一套刀具,我決心到法國闖一闖,就此開啟了我的廚藝之旅 ​。   

為什麼非得出國?我是個很 straightforward(坦誠率直)的人,也是完美主義 ​者。所以當我決定要走法國料理的路,我想除了「親自去法國,融入 ​其中,成為他們的一分子」這個方法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這 ​就是我的驅力,至於這件事會不會很困難?有沒有辦法溝通?或如何 ​在那邊生存?這些我從沒想過。   

即使現在,我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我特別喜歡在壓力下工 ​作,因為當我專注在一件事情時,一切都變成像「慢動作」一樣,所 ​有細節都無比深刻而清晰。   

今年初,我受邀到西班牙和法國表演,面對四千位全世界各地來 ​的專業大廚。幾乎所有的廚師應邀表演都在講技巧,好比某種食材做 ​過什麼處理,然後放在液化氮中,會變成什麼樣子。   

輪我上台之後,所有台下四千位廚師,睜大眼睛,我知道他們期 ​待的、想的都是   「Andre 到底有什麼魔術、技巧?」   然而,我沒有魔術,我也不談技巧。   

我只很誠懇地說,往往我們最難忘的用餐經驗並不是技術,而是 ​這個過程。

廚師的終極目標是將食材轉化成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enhance food、enhance experience(提升食物、提升體驗),讓這個用餐過程成 ​為一個難忘的經驗。   

在這個漫長的料理過程,我最終領悟到最美的是意念、過程以及​背後的故事三件事

好比我今天要煮東西給心愛的人吃,這個意念非 ​常之強,強到她吃到這道菜時,也能明顯感受到你的意念;之後你怎 ​樣將意念實現出來,從選材、採買、烹調,烹調結果可能成功或失敗 ​?想她可能喜歡吃到什麼樣的味道?軟一點?硬一點?什麼顏色搭配 ​什麼?這整個過程是很美的。   

最後,當你知道這背後整個過程,完整的故事,你才是真正en ​hance the food,你才充分尊重了你的食物。而不是這根蘿蔔多少錢?怎麼 ​削皮、刻花?花多少時間燉?其實,當你懷抱著意念、過程及故事處 ​理這根小小蘿蔔,就足以讓這根蘿蔔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蘿蔔。   

演講完了,現場四千位大廚都睜大眼睛,傻了眼,幾秒之後,有 ​人大聲叫好。尤其在法國時,所有人都站起來拍手。還有很多人立刻 ​衝到台前,熱情地跟我握手、合照,場面熱絡到有點難以控制,很多 ​人都離開了座位,下一場節目還因此被迫延後舉行。   

我最喜歡《小王子》書中的一句話:「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本質無法眼見)就像一道料理,你看得到的只是食物, ​但更重要的本質是那整個「不可眼見、只能體會」的三件事。   

我常看到年輕朋友太容易被太多東西分心了,還沒做一件事,就 ​想到別人會不會喜歡?會不會流行?價位會不會太高?有沒有辦法量 ​產?有沒有未來性?   

我從來沒有考慮這麼多東西,我沒有比別人聰明、有天分,我只 ​是很努力把事情做好。在法國的前七年,我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從 ​削馬鈴薯、打雜清掃開始,我從來不覺得辛苦。這是我走向目的的一 ​個過程而已,你想要做到一件事,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如此,那就接受 ​它。   

如果你決定從A點到B點,兩點之間或許有近路,或許有遠路。 ​只要你想要到B點,就要經歷中間的過程,否則就不要到B點,很簡​單!   

面對這中間的磨練,當你覺得自己在犧牲時,就代表你正在喪失​熱情。所謂「卓越」不是別人對你的界定,而是你給自己的評價。   <摘自 教育應該不一樣 第3章 年輕朋友請走一條追尋自我天賦之路 >

這本書中的故事  讓我覺得已經值回票價
我一天內和不同的朋友分享
總有些朋友的回應是  這樣卓越的例子是少數
大部分的人都是芸芸眾生

也有人說  是因為他父母親的支持吧  人家有環境啊!

當然也有朋友看到自己的熱情不夠  專注有餘 但成不了事
很多事都怕麻煩  所以都是被動的"順勢"  較少主動"造勢"

思考 釐清的是
一被看見  被肯定的固然是少數  但若你真是做著自己愛的事
   不管有沒有外在的認可  應比一般的上班族快樂吧
二有時環境與個性 倒是難分因果了  但的確這是一個因素
三怕麻煩我覺得是澆熄熱情的冷水  熱情為何會被麻煩澆熄
   因為少了非做不可的驅力   如文中所言  若一定要從a到b
   那麼方法或許有快慢  但途中要經歷的  既然是必然的過程  就是到b點的代價
   付吧!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先找出非去不可的b點  顯然是預防熱情熄滅的防護

四對我 生活可以糊塗過  生命卻無法矇騙過關  每當挫折 生病 深夜
    生命的使者總會叩問再三  所以是無法像一些朋友  輕鬆過吧  別太嚴肅
    他們仍是朋友吧  孔夫子不也說了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


    可與立,未可與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怡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