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150960_946864472001622_4169807170392564240_n  

一般人所謂的愛,是佔有、是征服,希望對方諒解自己,要求對方屬於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人都是這樣子的。

不想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而是強迫別人來接受自己的想法,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

在老師和醫生這兩種角色  算是自己覺得稱職

但真正從這角色受惠的  都是保持距離的  抱著尊重著心  不算親密卻是有連接

若距離近了 有時反而覺得不了解 無法親密  或許是因為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認識的並不是真正的"他"  也覺得深入了解不是有必要  久了  自己受挫  關係也遠了

 

 

美國西北大學副教授瑪莎·伯恩斯(Martha Burns)認為學習新知識就像吸毒和賭博一樣能夠啟動人腦中的獎勵區域,為何有的學生能夠記住老師教授的內容,有的卻不能,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種叫作多巴胺的化學物質,能夠説明記憶資訊。玩電子遊戲時闖關、賭博時聽到老虎機裡硬幣的叮噹聲或吸入可卡因,都能夠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在伯恩斯看來,學習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知識時,就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我覺得可以把多巴胺比作大腦中的保存按鈕。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如果大腦釋放出多巴胺,我們就會記住這件事;反之,就可能什麼都記不住。

 

  如何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伯恩斯認為,答案非常簡單,即傳遞新奇有趣的資訊。每當人們聽到啟迪人心、讓人奮進的話,就會情緒高漲,原因就是多巴胺的成癮性對學習新知識上癮了。

 

看到這段  心中有種釋然

原來自己與自己的親密感  來自學習的突破  來自每次想到新方法的詮釋

都讓自己的多巴胺  注入一股幸福

 

我想每個人對幸福的依附不同吧

有些人需要另一個人   有些人需要用對話分享   有些需要學習突破的多巴胺

我們對親密幸福的渴求   自己可曾多一點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怡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