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 老師在上課前 對遲到者 或者是上課前信誓旦旦會來 臨時又不能來的
都會說"分別為聖"的重要性 聽得模糊 片片斷斷
那天蕭牧師總算說得清楚些
「聖」字常被拿來和「剩」的諧音做文章。但在分別為聖的意義上,「剩」恰好說出「分別為聖」的負面表意。
盛宴時,對未能及時赴宴的人預留一份,或讓他吃宴席結束後剩下的飯菜,就食物實質上沒有太大差別,但意義上確是有著能否擁有「一席」的價值。
「分別為聖」是保(預)留一個單位,位子,或一份關心,一段時間…給自己在意的人或事,那個人或那件事情對自己而言就是重要的,你不可能以「剩下的」來回應或接待,既然是「重要的」,必定有他該有的席位和規格。
只是,在還沒有「分別為聖」的意識下,不容易有所謂「重要的」概念,每天忙著緊急或例行的事,顧不到有「重要的事」這件事。
但是,當我們找到了「重要的事」,也必然找到幸福。
當我們認為重要的事 會在行事曆上先標定 表示已經被佔據
對重要的人 也會先留個位置給他
就像以前媽媽給孩子打包便當菜 都是菜上桌前就留下來 自己的便當卻是吃剩的再收拾
"聖與剩"的選擇 常常將我們的價值暴露無遺
有時我們捐東西給慈善團體 或送禮 好像也會有這樣的狀況 我們是當一回事 給人需要的 或是"多的""剩下的"再分享 佈施?
懂老師當日在感嘆的 老師準備好了 要傾囊了 學生還是不當回事 等"有空再說" "或者漫不經意"
有時我們總希望人家對我們如聖 將我們放第一 唯一重要
但想想我們的生活 待誰如聖?哪件事又是我們的重要 要預留我們神聖時間與那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