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
演員:娜古兒.葉絲卡(Nurgul Yesilcay)
   漢娜.蘇古拉(Hanna Schgulla)
得獎: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


悶熱的午後  在中正紀念堂與天堂相遇
很精采的一部影片     三個家庭
一對移民德國的土耳其父子
一雙德國母女
還有非法移民德國的妓女母親   一心惦記還在土耳其女兒的教育
有文化的衝突   宗教的省思   當然少不了是親情的隔離與和合
鏡頭的交錯 安排  如同真實人生一般
常常相遇卻當面錯過

幾場死亡的戲  安排得 如此無常  簡單
正如生活中親友的死  常常帶給我們另一種活的開始
也讓我們對自己有新的認識

我很欣賞導演的鏡頭前後呼應   讓人在欣賞時總會
"啊呀"  會心一笑
我最愛的兩段對話
一失去女兒的母親和女兒的房東
約在酒吧見面

當男主角跟這位媽媽在酒店大廳相約見面時,雖然彼此都沒說自己的特徵,但是男主角一眼就認出來她,於是她問男主角:你怎麼知道是我


男主角只回了她: 因為妳是這裡最悲傷的人


有力而單純的一句道盡那母親的辛酸


第二段是


那是為期三天獻牲節的第一天,德國母親問他,這些人要去哪呢

男主角告訴他,他們要去參加獻牲節,在他們的信仰裡,


阿拉要一個信徒伊卜拉欣)將他唯一的兒子作為祭品獻給阿拉


那位父親為了表現虔誠,將他兒子放上了祭台,就在他要下刀的時候,


他的刀突然變鈍了,阿拉很滿意這樣的結果,變了一隻羊給他,讓他代替他兒子獻祭


那位母親說他們的信仰也有類似的傳說(聖經中亞伯拉罕的故事)


然後男主角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小時候聽到這個故事其實很害怕,


他問爸爸:如果阿拉要他把兒子拿去獻祭怎麼辦


爸爸告訴他:為了保護你,我會與阿拉為敵


我個人覺得這是整部戲翻轉處


兒子講到這突然想去找原本不能原諒的父親


失去女兒的母親看到女兒的日記  寫著其實母女有著同樣的性格


她的悲傷可以變成完成女兒願望的力量


關在獄中的激進份子  被原諒時  突然可以再一次面對真實人生




黃英雄老師說得好彼岸是相對於此岸


此岸的人對彼岸總有許多期待


真到了彼岸可能又懷念起原來的地方  或又想著另一個彼岸




這是移民的問題還是故鄉在何處的問題?


或者我們的心習慣於流浪不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怡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