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次在香港


上完課有學員回應時


將四層次與五蘊結合詮釋


如下:


http://ddmbookclub.pixnet.net/blog/post/33829272



五蘊與四層次提問


若依法鼓山上行理念來說:讀書會的本義,應是從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籍,作為個人的修行聖道憑藉的善巧方便;絕不是胡胡鬧鬧的隨便讀一本書,把時間消磨便可算數;斷不是藉著閱讀但求增加知識便可稱善;更非單靠著增強引領人能力去為大眾服務便可滿意。
 
正如上聖下嚴長老說,讀書會除了對參加者能產生共嗚、培養共識,培養「真」讀書的能力外,在在是增益參與者對正信佛法的掌握能力,從而將佛法與生活緊密結合配套,進而培養寬容的基本修養,增益讀書會員慈悲與智慧能力的掌握。
 
是次讀書會帶領人基礎培訓課程,短短的三天裡,從理論的解習,從實踐的演練,對來參與的會員可以說是裨益甚豐,收穫良多的了。的的確確,可見是次課程的策劃與及幕前幕後所花的功夫,都是多麼的盡心盡力!除了值得大家稱許外,就是感恩與讚歎了。
 
今次課程設計所涉及的認知區域,實在不失廣闊,能集中要害,且對症下藥。其中介紹予會員種種具理論性、實用性的認識材料是非常的豐富。
 
課程材料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從點到面,從外到內,無微不至的鋪排在與會者的面前,美不勝收。其中最為筆者印象較深的就是「四層次提問」方法的認識與運用。
 
 「四層次的提問」方法介紹,恰恰把我記憶裡的讀書會(2004-06)從既往散亂無章的運作程序,整合成一套有層次的繫列,使帶領人藉著四個階次把文章由外到內、由表到裡作為闡發運作的依據,使會員投入討論,從中獲得大利益。


出席課程期內,接觸此善法時,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往後的深探,更叫人有點「驚歎」感。為什麼這樣說?
 
請大家來看看「驚悅」的發現。若把這「四層次的提問」拉過來對照五蘊(色、受、想、行、識);材料就是指外邊的色塵緣境為誘因的文章,讀書會檢閱文章時,牽引心的情識作用乃至人意念的參與,繼而發起識別作用,與五蘊的流變接近相同。
 
怎樣相似近?請往下看去:
  
「四層次的提問」的第一層次旨在要人熟悉材料,熟悉面對的材料。所謂「材料」就是我們所訂定的閱讀文章或書本了。
 
「第一層次提問」教授我們說,把初檢覽的閱讀文章(材料),務要將自己所知所了解的快速說出來。這正正就是五蘊中,色蘊的產生階段。
 
課程裡,要我們提舉材料所能記憶的說出來,便是我們心識對境塵相應一刻,由外邊色塵轉為內裡的法塵,以至色法的建立,促使這個心的起動,牽引色心相應。
 
「第一層次提問」的教法,就是要使材料這個色塵,產生情識作用,由生變熟,由心外轉成心內作分別與認識了。
 
 
「第二層次提問」旨在教授我們要回應與消化材料。所謂「回應與消化」就是我們對材料(閱讀的文章)於一旦色蘊起動後,心的情識便生感受;包括歡喜的、不歡喜的、樂的、不好的,形成分別作用。
 
試看,第二層次的提問的教授,無非是要我們與材料接觸過程中及時產生主觀的反應。把:感受、印象、聯想「想像和假設」、經驗立即聯結反應起來。「第二層次提問」教我們消解心中的概念,探討角色背後的象徵與意涵,把現象上出現的不明點、質疑點分別出來。
 
反過來說,那正是五蘊中受蘊隨材料(色蘊)的出現之後,心馬上產生感性與理性的作用,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都來個全面探討分別。若配隨在第二層次中來說,兩者都是屬於領受外緣的一種現象,作為下階段思考量度卜計的前度平檯。
 
「第三層次提問」,講的是詮釋與驗證材料。教我們將客觀材料的內容與成員的觀點做直接、深度的對話。把個人的觀念、想法、論據等作反證異向思考及質疑,並且將材料作自他經驗的對話。換句話來說,推論與驗證材料就是對問題的處理,詮釋與驗證都是思想、計度的內容。
 
回來看看想蘊,想蘊依於所起的分別作用(第二層次即受蘊),促成心的計量而發生思想,把心中的問題來分析兼處理、推論與驗證。好比如平靜的水面,因風掀動,對外緣領受之後,情識作用的計較與執著,其原動力來自「意念與思想」而後所產生的分別意識,是思維起作用的現象。
 
「第四層次的提問」,教材上明確表示此乃將第三層次的內涵加以整理,凝聚、沉澱或提煉出個中深義,進而能回扣材料內蘊的真理或加以應用、實踐的問題。其中涉及的不外是「我」對材料的發現、整理、體會、反省、洞察、心得、學習、應用與啟示等等的執行應用。
 
該等整理應用與執持就是心所的應用,即是行蘊隨想蘊後的生起分別不斷的審察、思量內外的作意活動。也就是由於思想的發動,產生更強的審思判斷取捨作用能力,把現行的材料薰習後,往第八識心田輸送成業的或道的種子,備作日後生活言語或身體行為所依據決定的行法。
 
上來所談及的四層次的提問,如同心意識作用,源集合事理而發起。譬如引領人帶引會員閱讀分享一篇文章材料,開始時由會員們與材料的根塵接觸,從表到裡,從生到熟,乃至往後的轉識而成智,如同我人五蘊起落流變的現象,也可以說是每一個心路歷程,在閱讀一篇相應的文章中,繼而牽引心意識而產生作用。
 
唯識學中稱之作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的遷流的現象。就像吃飯飲食,從物質的進入,歷經吸收、消化、完成營養與非營養的流變歷程,消除飢餓,入達飽非飽的境界,完成飲食的結果一樣。
 
倘若明白五蘊的流變演遷的現象,就深深感受到這「四層次的提問」不離規矩方寸,依實認真的施運。猶如五蘊源於心識與色塵接觸相應後,所生起一連串的精神活動、次第的運作恰恰配合近似無縫,也可以說是蘊合了道理與真趣,並非一般泛泛之說,不是無源無據的說法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怡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